努力把江广融合区建成扬州现代文明的主体区域
10月21日,市四套班子集体调研江广融合区,确定江广融合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大事。这是市四套班子继2014年12月21日之后再次集体调研江广融合区。市委书记谢正义强调,要万分珍惜江广融合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充分利用其优越的交通条件,以对城市和历史高度负责的使命感,片片高点定位,个个精雕细琢,多出建筑精品,多留传世之作,努力把江广融合区建设成为代表扬州现代文明的主体区域。张爱军、洪锦华、丁纯、陈扬、张宝娟、李航、陈锴竑、姜龙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调研活动。
基本建成广陵新城、完成生态科技新城和“三河六岸”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是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未来五年扬州重点抓好的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10件大事之一。调研中,市四套班子领导先后来到江广融合区(江都)规划展示厅和江都新文化中心、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现场,实地察看广陵新城、生态科技新城、“三河六岸”等江广融合区区域规划、建设以及项目推进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市规划局汇报了江广融合区规划情况,江都、广陵、生态科技新城汇报了近期实施的大项目、大工程情况。目前,广陵新城已经基本具备现代城市的形态,生态科技新城、江都“三河六岸”建设框架全面拉开。
谢正义对江广融合区规划建设所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六届市委从三次全会开始多次研究部署江广融合区的建设,特别是提出“庆城看江广”,将江广融合区作为扬州2500周年城庆的主战场、主会场、主展场。目前,江广融合区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思路已经明晰,框架已经拉开,雏形已经形成。实践证明,我们过去所作的一系列决策方向完全正确。江广融合区是扬州自然资源禀赋最为得天独厚的区域,这里是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交汇点和南水北调的东线源头,“七河八岛”体现了先人杰出的水工智慧;这里是“一体两翼”和“南江北湖”的交汇点和核心区,是城市真正的地理中心;这里也是未来淮扬镇高铁和北沿江高铁的交汇点,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市、区两级以最清醒的头脑、最谨慎的态度、最宽广的视野,聘请世界上最专业的公司,对这片区域进行了最为理想化的思考、设计和规划,实施了投入最大也最为艰苦的搬迁整治工作,最高标准建设了若干基础设施,努力画出最美好的蓝图。有前面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们完全有可能高标准、全力全速打造好江广融合区,未来五年基本建成广陵新城,全面完成生态科技新城和“三河六岸”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谢正义强调,要万分珍惜大自然赐予江广融合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充分利用其优越的交通条件,以对城市和历史高度负责的使命感,片片高点定位、个个精雕细琢,多出建筑精品,多留传世之作,努力把江广融合区建设成为代表扬州现代文明的主体区域。要以最高标准建设现代生态文明,进一步强化对大运河“一河两岸”、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三河六岸”和“七河八岛”、夹江引江等区域的生态建设;要以最大力度发展现代科技产业,特别是发展以软件和互联网产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和养老、休闲、度假产业;要以最高水平建设现代公共设施;要以最符合需求的标准来建设现代生活设施。每个建设工程和事项都要聘请最专业公司进行设计,以最用心的研究和琢磨,最审慎的决策和决定,最精细的施工和组织,打造精品工程和传世之作。
谢正义要求,要把江广融合区作为一个完整的城市形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关键是协同做好“四统一”和“四统筹,即:统一控规编制,统一功能设施配置,统一城市设计,统一展示、宣传和推介;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建设时序,统筹融资和效益安排,统筹组织协调推进。
谢正义强调,要严格把规矩定在前面,确保不出方向性、战略性、系统性的错误,绝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要严守一切服从服务于北沿江高铁、始终坚持“四控一禁”、生态科技新城五年不建商品房、产业用房与商住用房土地同步出让、沿水沿高铁线和沿文昌路不盖商品住房、重要设施建设必须多方案比较多方面征集意见并集体研究等“十条规矩”。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规划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认真进行江广融合区的规划修编调整,绝不碰“红线”和“绿线”。要全力以赴开展搬迁整治,越早越好。要创新投融资方式、方法。
谢正义指出,“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要围绕今年底,明年“4·18”、9月和2018年省运会举办等重要时间节点,排出计划开工的项目。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市级层面推进力度,聚焦聚力、统筹协调推进江广融合区建设。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爱军要求,要切实贯彻落实好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集各方智慧、聚各方财力,不忘初衷、继续前行,尽早建成江广融合区。要认真总结江广融合区走过的历程,坚守明确定位,坚持问题导向,抓短补差,抓紧眼前在手工程的推进;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区域规划,加强综合统筹,保持城市形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要突出枢纽项目建设,优先推进影响全局的重点工程,打造新的城市亮点;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特色,不断促进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倾力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最美板块和最亮区域;要着眼于“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的要求,狠抓新兴产业发展和提升;要集各方智慧、聚各方财力努力破解规划、土地、资金等发展难题。
(新闻来源:扬州日报)